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

【易經101】平常心讀易經
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 

  一提起《易經》,很多人都說它「博大精深」,甚至譽為是「開啟宇宙奧秘的一把金鑰匙」。《易經》當然有它的價值,但仔細推敲,這樣的讚美其實很有問題。
 
  如果我們承認人類文明是不斷在進展的,又假設現在是位於人類文明史(從有文字算起)的「成人」(或「青少年」)階段,那麼3000年以前的《易經》應該是人類文明「幼兒期」(甚至是「嬰兒期」)的產物。既然「博大精深」已被用來形容《易經》,那我們要如何稱呼當代文明與知識?是「渺小淺薄」嗎?

   當代物理學家、天文學家與生物學家不遺餘力想去揭開宇宙的奧秘,也為我們帶來了一些新進展。如果說《易經》是開啟宇宙奧秘的一把「金鑰匙」,那請問有哪些發現是來自《易經》?而相較於「金鑰匙」,當代物理學、天文學與生物學又是什麼?是「破銅爛鐵」嗎?
 
  我這樣說絕不是要嘲弄某些人或鄙薄《易經》,而是想提醒大家,前面那些對《易經》的溢美之辭,聽起來固然讓人愉快,但卻也將《易經》帶離了它應屬的位置,扭曲了它的本來面目,讓我們無法以「平常心」來看待它。
 
  《易經》是人類文明初期的產物,初期不可能「博大精深」,但也絕非「幼稚膚淺」,初期有初期的特色(譬如看問題時看到的是基本面),也具有在後來的發展中失去的東西(譬如「赤子之心」)。
 
   我以為,只有以「平常心」來讀《易經》,盡可能回復它的本來面目,我們才比較有辦法知道它想告訴我們什麼,還有它真正的價值何在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